食品消费健康化,品质化,便捷化趋势增强(附2022最新排名前十名单)
食品消费健康化,品质化,便捷化趋势增强(附2022最新排名前十名单):一、 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平稳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粮油、食品类商品作为生活必需品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为145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与2022年持平。二、 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速相对较快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2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8%,增速相比上年同期加快7.0个百分点。三、 网上食品类零售额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全球排行榜123网(www.meihu5.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粮油、食品类商品作为生活必需品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为145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与2022年持平。
二、 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速相对较快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2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8%,增速相比上年同期加快7.0个百分点。
三、 网上食品类零售额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22年,吃类商品网上实物零售额增速在上年大幅增长33.8%的基础上,继续增长30.9%,增速快于穿类15.5个百分点,快于用类11.1个百分点。
四、 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占比持续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13年开始,全国居民食品烟酒类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至2022年全国居民食品烟酒类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1.2%下降到28.2%,但是作为基础的消费品类,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仍位于居民各类消费支出之首。
五、 健康属性食品消费需求继续提升
新冠疫情让全民健康意识大幅提升,这给具备健康属性的食品销售提供了良好的销售契机。首先是免疫力食品受到广泛关注,疫情使得公众对免疫力的认知大大提高,能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如各类维生素销售出现大增;其次,一些富含蛋白质的营养强化类食品如牛奶的消费热度也将有所提升;第三,猝不及防的疫情把中医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预计药食同源类产品开发力度将持续升高;后,研究表明适度的、规律的运动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疫情过后,将有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可以锻炼肌肉、提高耐力和精力的运动健康食品。
六、 行业展现品质化发展机遇
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供给品质,国家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提出优化商业供给的政策措施,其中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已在食品行业率先开展,以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解决国内外食品“质量高差”问题,促进建立强大的国内食品市场。在推动农村消费品质化提升方面,政策强调要健全农村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支持电子商务向农村拓展,这将有利于优质的农产品更加快捷的进入城市消费者的餐桌。这些政策的落实将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抓住此次品质化机遇为市场带来优质产品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七、 便捷化食品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便捷化成为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捷化的消费方式将带动半成品、预制食品、速冻食品等快捷食品的增长。餐饮行业同样展现出便捷化的消费特点,外卖、路餐、快餐以及方便携带的休闲食品等越来越受欢迎。再者是消费渠道的便捷化,多种渠道的融合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数字化、便捷化的消费体验,使得消费者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轻松的购买到多样化的食品。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型“宅经济”也将带动便捷化食品需求的继续增长。
八、 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快速发展
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看,大多数食品企业都已采用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经营模式。线下渠道注重商品展示,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降低顾客价格敏感性,容易带来冲动型购买。而线上渠道能够使消费者轻松的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异域美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消费体验。2022年1月份以来的新冠疫情进一步深化了食品消费线上线下的融合,加速了消费场景的转换,食品无接触配送、社区便民服务、无人零售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
九、 食品企业将加强与消费者沟通建立信任度
在疫情发生后,大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特别是食品后一公里包装、配送等环节的卫生除菌消毒更加关注。食品企业应借力科技保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透明度,积极向大众传递其关于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信息。未来随着监管体系的强化,行业中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消费者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品牌,企业正在将食品安全、检疫、防控做为重要的突破方向,争取通过强调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性在消费者中建立起差异化的品牌认知。
信息来源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