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预言2022全球经济拐点,预言家预测2022将发生的15件事,我们如何面对和化解-(附2022最新排名前十榜单)
曹德旺预言2022全球经济拐点,预言家预测2022将发生的15件事,我们如何面对和化解-(附2022最新排名前十榜单):我们会有一场信用危机到来,应该就在2022以后。 2022年9月,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记者说出了一则预言。这篇采访稿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直到最近的一些事情后,才被……全球排行榜123网(www.meihu5.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会有一场信用危机到来,应该就在2022以后。
2022年9月,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记者说出了一则预言。这篇采访稿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直到最近的一些事情后,才被媒体重新翻出,并以一种刷屏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传播。
这并不是曹德旺第一次对危机做出预言,2007年,他曾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叶知秋》的文章,文中写到:
今秋,全球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中国GDP增长有望超过10%,捷报频传,凯歌阵阵。
但只要聚神倾听,亦不难听出凯歌声中的阵阵杂音,有如秋季的落叶,预示着冬天即将到来,预示着我们需要经受严寒的考验。
随后曹旺德向全体员工发出危机警告,并出台了四项措施:
-
在建工程扫尾,停止一切扩张性再投资;
-
全面清理应收账款,收窄销售信贷规模;
-
关闭低效益或亏损企业;
-
展开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全员培训。
一年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年营收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足足倒闭了6.7万家,其中就包括国内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商飞跃集团、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厂商合俊玩具、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
最为知名的,恐怕还要属时任中国500强企业科弘,这家年营收超过百亿的制造业巨头,因无力偿还一笔7亿元的贷款,于2008年10月份宣告破产。
而福耀玻璃,凭借着曹德旺事先收拢债务扩张和储备现金,挺过了2008年的寒冬。
15年前,凭借着对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异常升值等经济现象的关注,曹德旺精准预言了即将到来的金融浩劫,15年后,曹德旺又是凭借着什么,预言了这一次的信用危机呢?
在两年前的那次采访中,曹德旺向记者阐述了他预言危机的逻辑:
从2009年到2022年,全国的GDP产出为751万亿,其中固定资产占比超过50%,算上历史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投入高达500-600万亿,但我国2022年的产出才90多万亿,如果福耀的投入产出比是这样的话,肯定早就破产了。
投入与产出不能成正比,就是无效投资,当无效投资的规模叠加到一定程度后,信用危机便会随之而来。
曹德旺所指的无效投资是指什么?
固定资产、规模庞大、产出回报有限,回顾过去的十年,一个与所有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慢慢地浮现眼前。
01
关于中国楼市的规模,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笑话:按照当前的房价,卖掉上海所有的房子,足以买下整个美国。
这个略带赛博朋克味道的玩笑,背后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据。
根据权威机构在2022年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房地产总市值高达65万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为450万亿,正好对应了曹德旺的预估数据。
如此庞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资金来自哪里?
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杠杆率由1993年的8.3%增加至了2022年的62.2%,从这张表可以看到,2009年前后,居民杠杆率的增速明显增加,在1993到2008的16年里,居民杠杆率仅增加了9.6%,但2009到2022的12年里,居民杠杆率增加了44.3%。
作为商品房的主要买家,居民部门是大头资金的名义承担者,但实际承担主体却是银行。
商品房消费中,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选择了首付款+按揭贷款的形式,在未来的30年里,随着房贷的偿还,民间部门才会从名义承担逐步转变为实际承担。
正因此,按揭贷款对于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资产。
从余额来看,建行、工行、农行都超过5万亿,中行接近5万亿,邮储、交行、招行、兴业的个人房贷余额也在1万亿以上;从占比来看,5家国有大行均超过了30%,其中建行高达34%,大部分上市股份行的占比也超过20%。
作为一个金融产品,按揭贷款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优质资产,根据数据统计,绝大多数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都在1%以下,而中国银行业2022年贷款的不良率为1.73%,可见住房贷款的违约率之低。
银行近年来的收益表现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总共有24家商业银行上榜,中国500强企业的总利润,有1/3来自这24家商业银行。
其中,工建农三家银行,已经连续5年包揽中国最赚钱企业排行前三甲。
2022中国最赚钱企业榜单
了解这些数据之后,再来看最近和银行有关的一些新闻,你或许就会明白,曹德旺所说的信用,具体是什么了。
02
今年所有的问题,本质上还是财政问题。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分为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原先作为地方财政收入基石的增值税在税改后,变为了中央75%,地方25%。
税改充实了中央财政,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给地方财政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土地财政的模式应运而出。
地方卖地给房地产商,房地产商找银行借钱盖房子,再把房子卖给老百姓,地方再把赚来的钱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使城市增值,然后房价地价上升,于是地方又把高价地皮卖给房地产商,房地产商再找银行借钱,再把高价房子卖给老百姓。
凭借着土地财政的模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1994年的27.63%跃进到了2022年的64.72%,但这也同时带来弊端,地方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44个主要城市中,有20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高于100%,依赖度在50-100%之间的有19个,低于50%的仅5个。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债务杠杆不断走高,房地产销售开始逐渐遇冷,近几年的商品房销售额走低,似乎也在预示这个起于1994年的土地财政模式,走到了尽头。
自2022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控房价,试图寻找一条新的财源以替代土地财政,单从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的数据,就能看出其中一些端倪。
在最新一期的500强榜单中,新基建和建筑仍然是总收入体量最大的行业,但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行业的收入增速却异常亮眼,分别录得了31%和24%的数据,以数字经济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行业,或许将在下一个十年取代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季度的GDP增长数据,同比去年增长了0.4%。
同样的一个数据,媒体在报道时却出现了一些差异,美国福布斯杂志对此描述为: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长暴跌不到1%,国内的媒体则描述为: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福布斯杂志对二季度经济增速的报道
与国外的消极报道相比,国内的新闻显得更有信心,特殊的时期,信心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存在。
因为信心,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才敢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手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因为信心,1984年全国各地的商人们,才敢蜂拥挤入深圳,创造了小渔村翻身大都市的经济神话。
作为亲历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0.4%的增长,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这么困难的日子,我们都挺过来并且实现了正增长,今年下半年的经济情况,一定会更好。
信心在,信用就在,这份在困难时期中树立起来的宝贵信心,是一定要小心呵护的。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