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景点排行榜,最美5处古村古镇(附2022年最新排名前十名单)
镇海景点排行榜,最美5处古村古镇(附2022年最新排名前十名单):浙江宁波,镇海。位于神秘北纬30度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的接点,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后梁开平三年(909年)5月,吴越……全球排行榜123网(www.meihu5.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浙江宁波,镇海。
位于神秘北纬30度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的接点,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5月,吴越王钱镠巡视明州,筑城于望海镇;闰八月,钱镠因望海镇地滨海口,有渔盐之利,奏置望海县,为建县之始。
纵观历史,镇海地域虽小却有着不凡的历史沉淀,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同时,这里也被称作为”商帮故里,院士之乡“。这里有东南第一山美誉的招宝山,挟江临海、瑰丽夺目,拥有全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海防遗址和著名古寺——宝陀禅寺并有叶氏义庄、郑氏十七房古建筑群等宁波商帮名人遗迹。
一起来看看那镇海最美5处古村古镇,你曾经去过几处?
1 汶溪古村
镇海,汶溪古村。静静的坐落在镇海的最西北,文溪从村中缓缓流过,汶溪之名因此而来。
山环水绕的汶溪村,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村中人文古迹众多,走进汶溪村,游历山水感受穿越千年的古越遗风,留下的岁月痕迹。
这里可能是镇海区里最古老的村庄,有史料考证的据《四明志》记载,汶溪南宋时称为门溪市,而从村民口口相传的是汶溪为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的故乡,这比因秦始皇东巡得名的秦山村还早上200多年。
汶溪原来写作“文溪”,一说是山溪流泻下来如行云流水,倾泻成文,一说是文种故里,所以称为文溪,后来加了一个水字旁,叫汶溪。村就溪名,所以叫汶溪村。
汶溪古村在过去是一个繁华的地方,元朝时期以来民物富庶,商贾云集,逢双开集市。现在的小溪北面紧挨着一条街市,那里就是曾经的汶溪老街,曾经繁荣一时,不过现在已经相对冷清。
据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记载,汶溪老街旧有八部庙,庙之西为上街,东称下街,始建于唐。汶溪老街上最有名的是八部庙和文种故里桥了,都是镇海区级文物。
八部庙中有一座过街亭古戏台,整个戏台设有固定的四柱和藻井,戏台古朴,藻井特异。戏台顶层造景为斗拱状木结构建筑,并有挂灯木梁,做工十分考究。
文溪和中大河交接处有一座单孔石桥,名为文种故里桥,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文种所建,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王夫差,成为流传至今成为一段佳话,这也为文种故里之说提供了依据。
除了文种故里桥,还有两座古桥——大樟桥和中心桥。大樟桥我们看到的是清朝光绪二十八年重建的,为两墩三孔的平板桥,西侧桥栏石上刻着“古同济桥”,东侧桥栏石上刻着“大樟桥”,右边落款刻着“壬寅仲春**”的字样。距离大樟桥不远有一座相仿的平板桥,叫中心桥,同样为两墩三孔。
老街这里的老房子是典型的清代和民国时期宁波风格二层小楼,当地人依旧在宁静生活,看起来很有人间烟火气。
村里有几处保存比较好的老房子,马义大屋即是其中一例。灰砖墙砌成的门头上长着衰枯的蒿草,门头背面有一块红石匾额,用篆书写着“勤劳俭朴”四个大字。整个大屋由正房、左右厢房组成,檐下木质力柱上的木雕很精致,抬梁雕刻也很精美。
沿着文溪潺潺的溪水延绵下去,老宅人家,枕水而居,如此古朴的田园生活,值得寻访。
2 憩桥古村
镇海,憩桥古村。位于镇海区骆驼街道,一个处处可见青瓦白壁马头墙的村落,风物依旧。
据传,憩桥始建于宋代,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一次巡视海防时途经此桥,小坐一会,并在过桥四十步之遥的凉亭稍憩,“憩桥”、“憩亭”由此而得名。作为当时的古集镇,民国初尚有集市,后逐渐南移到贵驷桥一带。
走进村落,蜿蜒小河两侧300余米的街巷古朴,简朴的长条石憩桥,横跨小河,静静地陪伴着河水流淌,一副宁静悠闲的模样,很扣憩这个字的气息。
憩桥是整个村落的绝对中心,以桥为界两岸的民居林立。小小的一座桥,算上两岸的连接也就不过10米长,让桥体两侧那一人高的长条基石显得格外粗壮。桥墩两侧还刻有一副对联:路亘南北徙龙虎,水跨东西贯慈镇。
憩桥旁50多米远,贝氏宗祠边上有一条甬道。甬道口一块黑底金字由左宗棠题写的门匾“将军第”高悬。这里,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两位先驱人物贝锦泉、贝珊泉兄弟的旧居。
光绪初年,左宗棠到贝家作客,就住在桂花厅,留下一副对联:“何可一日无此轩,万事需退一步厢。”如今,桂花厅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堂前一棵近200年的桂花树默默地吐露着芬芳。
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是憩桥村的又一个骄傲。贝时璋院士故居,是一幢典型的江南民居院落,坐北朝南,楼房五间两弄,两厢平屋明轩,前有围墙大门,自成院落。整个建筑建于清光绪中期,构筑普通,并不豪华。大门旁镶有“贝时璋旧居”大理石碑。
另外,河塘边有灰砖牌楼式样的救火会遗迹,这是当年民国早期憩桥村村民自发组建的民间义务消防组织,这灭火器还是特地从美国进口来的。
短短数百米,一座憩桥、一个古村落,说不尽的地名和名人故事。
3 十七房村
澥浦镇十七房村,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区。系郑氏一支南迁后世居之地,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后繁衍成族。现存恒德房、恒祥房、三房堂房、大祖堂房、后堂楼房等砖木结构大院十余幢,马头墙、石雕、牌坊等保存完整,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村落。明清古街里的旧时光,静静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通过特色节点院落打造、沿线房屋立面提升、架空线落地、景观小品点缀、整洁河道、绿化沿河等项目实施,在基本保留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同时,给十七房村添加新的魅力和活力。
论语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庄子曰:“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来枕河而居、依水入梦自古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
宅上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宅外有环河,家家有埠头。十七房村就是这么一处理想所在。
漫步在明清古居环绕的河边,穿过清幽的古巷,举目而望皆是白墙黛瓦的住宅、层层叠叠的马头墙和精雕细刻的花格棂窗。
在一座座古宅间抚摸着历史留下的痕迹,每一扇门窗都充满了故事,梦回从前:一声质朴的吆喝声从这幽长的巷子中漾出,浣衣的妇人、摇橹的船家、迎客的儒贾连同巷子里攒动的路人构成了一幅明清十七房盛景图。
十七房村的家训是“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经后代传承至今。如今,这则家训被镌刻在村庄入口处的社区公约展示墙上,为村庄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在这十六字家训的影响下,十七房走出了郑熙、郑世昌、郑尊法、郑景丰等宁波商人,孕育出百年老字号“老凤祥银楼”、民族工业的典范“英雄墨水”、民间邮政业先驱“全盛民信局”等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4 秦山村
镇海九龙湖镇最西边,有个村庄,它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九成山林,一成耕田;一个水库、湖泊边还有连绵的湿地——听起来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传当年秦始皇东渡取长生不老之药,曾路过这里,当地人为作纪念,就改“欹山”为“秦山”,也有山下村庄称之为秦夹岙、夏家岙。光绪年间撰写的《慈溪县志》有一段关于唐朝就有人在此居住的记载,可见它是镇海区有史可据的一处较古老村落。
村子依山势而建,建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村里最大的看点是目前现存完好的20多幢鹅卵石房屋建筑,包括主屋、厨房、灶披间等,甚至鸡舍、围栏、溪道也使用鹅卵石搭建。
这些房子的结构牢固,形态完整,虽经百年风雨,居住的功能却没有丧失。有几个石头屋的外墙,整面都被绿藤缠绕,藤葛飘飘,一种久远、硬实的事物与一种特别柔软、缠绵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
据专家的考证:这总数20余幢的由鹅卵石砌筑而成的民房,应为明代建筑;没有使用黏合材料,外墙全部由小块鹅卵石堆砌而成,建筑难度极高。
在九龙湖的边缘地带、大山的深处,还有这样一个古朴别致的所在,值得有空寻访。
5 招宝山古镇
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冀,与上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享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院士之乡”“商帮故里”“人文梓荫”之美誉,是海上丝绸之路启碇港。
明中叶以来,招宝山古镇先后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抵御外辱战争,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海防重镇。
招宝山,古称:侯涛山,因为:“南舶所经,百轸交集”之地而得名“招宝”,寓“招财进宝”之意,又因山巅有“插天鳌柱塔”,故又称:鳌柱山。
海拔不足百米、南北长不过600米的绵绵青山,却是历经千年沧桑的“浙东门户”。立于山巅的威远城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招宝山在近代赫赫有名。日本人来过,英国人来过,法国人来过……只不过当时非善类的他们带来的,都是生灵涂炭的战事,染血的海岸线,记住了上上个世纪的烟云。
这里的标志性建筑是鳌柱塔。传说古时候招宝山下的出海口常有巨兽鳌龙出没,兴风作浪翻船淹堤,百姓不得安宁。后来经观音菩萨指点,在山上建了鳌柱塔镇伏鳌龙,从此海上太平。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