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排行榜123网,关注世界各行业排行榜前十名,国内全行业十大品牌2022年最新排名!

世界各国森林面积排名,世界国家森林面积排名(附2023年排行榜前十名单)

2023-01-04 12:53:27 全球排行榜123网 热词

 

世界各国森林面积排名,世界国家森林面积排名(附2023年排行榜前十名单):世界各国森林面积排名2005年的排名 国家 面积(平方千米)年 1 俄罗斯 8,087,9002 巴西 4,776,980 3 加拿大 3,101,3404 美国 3,030,89……全球排行榜123网www.meihu5.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世界各国森林面积排名2005年的排名 国家 面积(平方千米)年 1 俄罗斯 8,087,9002 巴西 4,776,980 3 加拿大 3,101,3404 美国 3,030,8905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2,9006 澳大利亚 1,636,780 7 刚果民主共和国 1,336,1008 印度尼西亚 8

今天全球排行榜123网给各位朋友讲解下 俄罗斯有多少森林2015 的百科知识,其中也会对世界各国森林面积排名(世界国家森林面积排名)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世界各国森林面积排名

2005年的 排名 国家 面积(平方千米)年 1 俄罗斯 8,087,900 2 巴西 4,776,980 3 加拿大 3,101,340 4 美国 3,030,89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2,900 6 澳大利亚 1,636,780 7 刚果民主共和国 1,336,100 8 印度尼西亚 884,950 9 秘鲁 687,420 10 印度 677,010 11 苏丹 675,460 12 墨西哥 642,380 13 哥伦比亚 607,280 14 安哥拉 591,040 15 玻利维亚 587,400 16 委内瑞拉 477,130 17 赞比亚 424,520 18 坦桑尼亚 352,570 19 阿根廷 330,210 20 缅甸 322,220 21 巴布亚新几内亚 294,370 22 瑞典 275,280 23 日本 248,680 24 中非共和国 227,550 25 芬兰 225,000 26 刚果共和国 224,710 27 加蓬 217,750 28 喀麦隆 212,450 29 马来西亚 208,900 30 莫桑比克 192,620

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1、俄罗斯 2、巴西 3、加拿大 1]俄罗斯森林资源 俄罗斯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林地总面积达11亿公顷,其中森林覆盖面积7.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占世界森林总量的25%,居世界第一。木材蓄积量达82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26%,居世界第一。人?V森林面积5.2公顷,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5.8倍。人?V木材积蓄量为548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林材积蓄量的8.4倍。 俄森林可开采量达440亿立方米,实际开采量仅为一半;年采伐量可达7亿多立方米,但目前只利用了这一潜力的23%。据统计,俄原木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锯材居第六位,纸浆居第七位,纸张、纸板居第十三位。 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特点如下: 1、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森林总面积和森林资源占有总量,还是人?V森林面积和人?V森林蓄积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森林资源分布不?V匀,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西北和远东联邦区。其中,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森林储量占俄罗斯森林总储量的60%。特别是远东联邦区森林覆盖面积2.57亿公顷,木材蓄积量223亿立方米,其中48%为可供开发的成熟林,是俄森林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3、在树种结构中,针叶树种占有绝对比例优势,占总林木蓄积量的80%,主要分布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俄南方以混阔叶林(包括桦树、白杨、橡树等)为主;西伯利亚地区优势种为落叶松,还有一些云杉、松树和冷杉等;西部重要的树种有挪威云杉、欧洲赤松等。 4、在林龄结构中,成熟林和过熟林占绝大多数。无论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其它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居多,且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亚洲部分。过熟林特点是生长衰退、病腐木增多,应及时采伐利用。而成熟林如果不及时采伐会造成病虫害,以及树木腐朽无用。 2、巴西森林资源概况 巴西有非常丰富的热带林资源和发展人工林的自然条件,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7年巴西森林面积为5.51亿hm2,森林覆盖率65.2%,森林蓄积量为560亿m3,居世界第2位。人均森林面积3.4hm2。天然林面积5.46亿hm2。巴西森林工业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第1个地区是北部的亚马逊林区,以采伐天然热带木材为主;第2个地区是南方的阔叶林区,以采伐人工林木材为主。巴西林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巴西林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据巴西林业协会(SBS)2003年的估算,巴西林业(包括种植和开发)年营业额为161亿美元,林业出口额为33.5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0万。近10年来,巴西林业与纸浆、钢铁和家具业一样,是投资多、科技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快的行业。预测至2007年,巴西将提供21亿雷亚尔的林业贷款和1.87亿雷亚尔的技术**以及专业培训费用,预计将使20万户林业小生产者受益。 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资源的大国,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巴西的林业发展与其自然资源的地位是不相称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制定了目标明确的林业发展战略,并从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方面保证目标的实现。首先根据全巴西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了5个林业发展地区。东南部和南部工业发达,技术条件好,自然条件也适于发展人工林,所以在这2个区内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形成基地;建设制浆厂和纸厂,发展纸产业,并以此推动其他地区同类工业的发展。在东北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建立包括林业在内的发展中心,以充分利用当地森林及其他资源优势。1966年颁布了发展人工林的财政**政策,此后一直执行这一政策,而且不断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在国家缺乏造林资金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企业主甚至包括中小农场造林的积极性,使巴西每年造林面积始终稳定在50万hm2左右。经过近30年持之以恒发展人工林培育业,巴西的人工林已初具规模。1997年人工林面积达到700万hm2,其中包括工业人工林、能源林和果林。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业人工林,有530万hm2,占人工林总面积的83%。几乎所有的大型制浆造纸厂或者企业集团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学研究,解决人工林培育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如Aracruz纤维公司设有造林研究所,经多年研究,已经在桉树无性系造林方面取得了突破,并付诸生产实践,成为世界上人工营造桉树的典型。 20世纪90年代之前,巴西执政者对森林深远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少考虑。这主要表现在始终没有从政策和实践中很好地解决森林保护问题,特别是亚马逊森林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亚马逊河流域占全巴西面积的56%,相当于南美洲**的1/3。亚马逊热带雨林植被丰富,每km2不同种类的植物多达1200种。然而,随着热带雨林的过度采伐,至少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种面临灭绝。对此,巴西**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制定了多项环保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林区环境的保护与监测。巴西**先后颁布了《环境法》和《亚马逊地区生态保护法》。在1988年所颁布的新宪法中,加入了有关环境问题的条文,规定亚马逊地区是国家遗产,国家负责为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寻求出路。同时出台了保护生态平衡的相关细则,提出了**和公民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巴西国家林业发展局也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毁林烧荒给亚马逊森林造成严重灾害的个人或机构,将以破坏生态环境罪予以起诉,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巨额罚款。与此同时,巴西**加大了相关资金投入。1991—2002年,**为保护亚马逊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累计投资近1000亿美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的优先目标之一。 3、加拿大森林资源概况 1、总体分布。2005年,全球森林覆盖面积约40亿公顷,加拿大森林面积4亿多公顷,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巴西。人均森林面积为7.25平方公顷。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7个地区,即北部林区(boreal),五大湖一圣劳伦斯(Great Lakes/St Lawrence)、萨巴平(sabalpine)、蒙特(montane)、滨海(coast)、阿堪丁(acadian)和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 )林区。各省、区所拥有的林区面积比例中,魁北克省(Quebec)占22%;安大略省(Ontario )占19%;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占15%;西北区(Northwest Territories)占14%;曼尼托巴省(Manitoba)和阿尔伯塔省(Alberta )各占8%。产材林面积中,魁北克省占全国产材林面积的32%,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占 12%,安大略省16%,阿尔伯塔省19%,西北区和曼尼托巴省各占5%。 2、树种资源。全国90%属原始森林,约有2.4亿公顷为可用木材林。90%可用木材林处于北纬60°以南地区,其中66%为针叶林(软木),22%为针、阔叶混合林,12%为硬木林。主要品种为古老的树木、小树和灌木。木材蓄量约为190亿立方米,主要出产白杨、白桦、黑白云杉、铁杉、落叶松、橡树、黄樟及枫树等林木。 3、林业效益。加拿大森林资源为该国民众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清晰的空气及巨大的经济价值。森林工业每年为国民经济创造800亿加元的产值,为36万多人提供直接就业。2004年林产品对GDP的贡献为359亿加元,林产品出口446亿加元。加历来是世界上最大的林产品出口国,林产品出口占加拿大出口总额的16%。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其中出口到美国占74%,英国和日本次之,各占4%左右。 4、管理制度。加拿大93%的森林为公有林,其中由各省区管辖的省区林占77%,由联邦**管辖的国有林占16%,林业公司、个人或共同所有的民有林仅占约7%。在森林管理上,联邦**自然资源部负责林业的总体规划、研究、发展及协调,各省区对森林保护、采伐和更新造林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包括制定森林法规,颁发森林经营执照,编制和审批采伐计划,严格检查、监督制度,查处违纪、违章、违法行为和推行森林认证,建立森林再造发展基金等。 5、新的林业战略。加拿大原有的森林政策是以开采森林、发展农业经济、提高木材生产效益为重点。2003年加**颁布了综合性的新林业政策,即国家森林战略(2003-2008年)。为补充《国家森林战略(2003-2008)》,2004年加**与省区(阿尔伯塔、魁北克省除外)签署了新的《加拿大森林协议》,以保证加拿大林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新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维护生态系统为目的管理森林,支持森林群落的可持续性,协调原住地居民的权利,研发和提高林业产品及其相关服务业的价值,积极推动加拿大人的共同参与。

地球的森林资源还有多少

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我**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我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我**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我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我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我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我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我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3.草地资源 我国拥有草场近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42%;但人均草地只有0.33 hm2,为世界人均草地0.64 hm2的52%;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天然草地面积大,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面积逐年缩减,质量不断下降。草地载畜量减少,普遍超载过牧,草地“三化”不断扩展,中国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50%,全国“三化”草地面积已达1.35亿hm2,并且每年以200万hm2的速度增加。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亿hm2。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1953~1992年,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如生铁、钢材、铜、铝、铅、锌、水泥、煤炭和石油分别增长了35、37、27、205、16、100、78、16、238倍,中国的石油产品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铁、铀、铜、铝、金也是如此。经济发展表现为人均GDP的增长,也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是从1990年到2001年10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达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5.能源资源 我国的能源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的来看,这些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不多,尤其是石油资源更显得不足,供求关系紧张,满足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将有一定的困难。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一次性能源目前是我国最现实的能源。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是,一次性能源比例巨大,替代能源较少,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70%左右。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5%的城市民用燃料都由煤炭提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煤炭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很大,可以满足国家长期需要。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仅次于独联体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煤炭的资源量还大于此。根据预测,埋深1000m以内的资源量在2万亿吨以上,2000米以内的资源量更多,可见,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很大。 煤炭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已探明的资源量89%集中在北方,因此,我国北煤南运情况不会改变;②勘探程度不高,已探明储量中还有45%以上储量需要进一步精查,方可建井开发。 石油 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是比较丰富的,根据最新资料预测,我国石油资源量在800亿吨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130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吨,按年产1亿吨水平计算,如果不增加新的探明储量,这些储量的可采期为30年。 天然气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据勘探,我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m3左右。最近我国油气勘探有重大进展,在内陆大型盆地和东部近海都发现有良好的油气远景。目前已探明储量1.43万亿m3,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明潜力很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 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的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同时,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达到了创纪录的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超过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543万桶的指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成为公认的现实,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将导致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一系列变化。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八成以上来自深受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国际石油市场。而200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仅占需求量的35%。如果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那么我国的能源消费将超过世界目前所能生产的能源总和。 可再生资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小水电可开发量约为1.25亿千瓦;陆地和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为10亿千瓦;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700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包括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约合3亿吨标准煤;森林和林业剩余物相当于两亿吨标准煤。但是到2002年,中国各种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量只有4700万吨标准煤,扣除小水电,新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 6.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储备是指储存于地表和**的可利用水量,也就是所谓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m3,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水资源量8200亿m3,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由于人多地广,人均占有量很少,只有2600m3,为世界人均值1/4;亩均约1800m3,为世界亩均值3/4。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的问题是:①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4/5,广大北方地区只占有水资源总量的1/5;②我国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冬少夏多,夏季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并且多水年和少水年连续出现,因此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淡水资源不足,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将日趋严重,它必将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 7.海洋资源 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是约占三亿六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它是人类获取食物、药物及生活用品等物资的重要来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陆地环境的不断恶化,陆生资源日益匮乏,人们将研究和发展的重心从陆地移向海洋。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它巨大的开发潜力是解决人类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及能源短缺这些题问的希望。 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沿岸的海域面积辽阔,海区面积470多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42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73万亩,适合发展盐业的滩涂几百万公倾。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5000多种,虾、蟹、贝、藻类千余种,我国海域已有记载的生物可达万余种。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种类繁多,蕴含着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资源,与陆地生物比较,海洋生物往往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海洋石油国,在渤海、南黄海、东海、北部湾等六个大型油气盆都打出了高产井。我国滨海砂矿中含有多种原料。例如:辽东半鸟、山东荣成、海南、台湾西南海岸沿岸砂矿中都含有核潜艇和核反应堆用的可耐高温、抗腐蚀的锆英石;辽东半岛、海南沿岸、台湾西南海岸沿岸砂矿中还含有独居石和钛铁矿。独居石中含有锝和铌,钽可用于反应堆及微电路,铌是飞机、火箭外壳的原料。辽东半岛沿岸砂矿中还含有金等多种原料。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低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海上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现阶段资源短缺的状况。 8.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主要由光照、热量(温度)、降水、风力等组成。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性、清洁性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 我国陆地每年接受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但由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较大。丰富区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全年气候干旱,云量稀少,大气透明度好,其总辐射量(5850MW/m2以上)和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有很大发展,但仍处于试验阶段。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为太阳能热水器,2000年底达到2600万m2以上;甘肃、西藏、青海等地推广应用了20多万台太阳灶;1999年西藏7个无电县城安装了光伏系统,解决了机关和居民照明、通讯等用电问题;另外还有太阳能干燥器、被动太阳房、太阳能航标灯等。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2000mm;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mm。除了地域上的不均匀分布,降水在时间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水资源丰富区,雨季4~5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7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80%以上。我国西北干旱区严重缺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外,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都将造成严重影响。即使在水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也存在局地性的水资源贫乏。天空水资源是可为人们所利用的另一部分水量。人工增雨是目前人们主动利用天空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常被视为缓解旱情的办法之一,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每年16亿K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达到36万kW,只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约为可开发储量的1.4‰。我国的风力发电与国际上发达的工业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有非常巨大的开发潜力。 9.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自然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牧草、家畜、家禽、水生生物、微生物和各种野生动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群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按照生物的自然属性,可将生物资源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 我国疆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物种多样性居世界第8位。其中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5700余种,蕨类植物2400余种,苔藓植物2100余种,合计约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占全世界近30万种高等植物十分之一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三位。在高等植物中,中国林木资源(乔木)有2000余种,材质优良的树种1000余种;中国北方草原上各种野生牧草有4000多种,南方草地饲用植物达5000多种。陆栖动物仅鸟、兽、两栖、爬行类就有2290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其中鸟类1187种,兽类490多种,两栖类27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约有100万种。中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其中鱼类有1694种。浅海及滩涂的生物资源总数超过2500种,重要养殖资源有238种。内陆淡水鱼类有709种,回游性鱼类64种,国外移植的有30多种。 我国生物资源具有如下的特征: (1)资源总量大,但质量普遍较低 我国的生物资源中,与生产、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森林、草场和水产资源存在着资源总最量大、但资源质量较低的现象。中国森林面积约1.59亿hm2,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m3,森林蓄积量112.7亿多m3,均居世界前列。但森林覆盖率低,仅16.55%,林分每公顷蓄积量112.7m3,用材林蓄积量每公顷平均为77.10m3,现实生产力较低。中国草地资源约4亿hm2,其中天然草地3.9亿hm2。中国大部分天然草地为低工草类型,适合作为割草利用的草场不多,直接影响了冬春贮草。我国草地产量偏低,北方的草甸草原每公顷产鲜草3000~4500kg,干旱草原草场1500~3000kg,荒漠草场750kg。我国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面积达1.8h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5%,草场载畜能力低。全国草场平均约1.0~1.3hm2养一只绵羊单位,而目前每只绵羊单位仅占有草场0.5hm2,明显放牧超载。 (2)资源结构不尽协调 据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在我国现有森林中,用材林比重过大,面积占66.08%,蓄积量占74.20%;其他林种比重过小,防护面积占16.55%,薪炭林面积占3.34%,特用林面积仅占2.60%,经济林面积占16.55%,竹林面积占2.95%,在现有用材林的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面积结构比为3.8∶3.6∶2.6,蓄积量结构为1.2∶3.3∶5.5,森林结构低龄化现象明显。在4亿hm2草地资源中,人工草地0.07亿hm2,仅占草地资源的1.67%,比重过大。在内陆淡水鱼种类中鲤料占50%,草、鲢、鳙、鲤、鳊、鲂、鲷、占大多数。淡水渔业品种单一。 (3)生物生产力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 生物生产力随着水热条件变化而变化,年内表现出季节性,年际之间表现为丰歉年,这在草地资源表现最为明显。草地实际产草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多少。通常草甸草原丰歉年产草量可相差1倍,干旱草原相差2倍,荒漠草原差3~4倍,荒漠差2倍,这一特点是造成我国北方靠天养畜的放牧畜牧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由于季节差异天然草场前暖季与冷季资源载畜量不平衡,暖季草场普遍有较大潜力,而冷季草场资源量明显不足,大体缺1/3。冷季草场资源量不足是制约我国草地载畜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4)区域分布不平衡 生物的生长受光、热、水、土、气等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华北、西北和南方山区,其面积、蓄积量与用材等均占全国80%以上,而广大的华北、西北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少林地区。我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加上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七省(区)为西部牧区,共有天然草地2.9亿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73%。其中蒙一新牧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1.6亿hm2、占西部牧区的53.78%;青藏高原牧区(西藏、青海与四川西部)1.3亿hm2,占西部牧区的46.22%。东部农区的草地堆星分布于东部地区、丘陵,草地面积1.0亿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26.66%。 10.旅游资源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已成为我国国民的重要消费方式,旅游收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收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旅游收人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当作重要产业,有10个省作为支柱产业。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的客体,以其美学观赏性、地域性、垄断性、综合性、永续性的特点为人类创造美的环境。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景观形态表现,是由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和生物等。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其独有的东方神韵一直强烈的吸引着中外游客。地文景观类的旅游资源即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害遗迹、名山、火山、溶岩景观、蚀余景观与象形山石、沙(砾石)风景、沙(砾石)滩、小型岛屿、洞穴、其他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现代冰川、其他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树木、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草原、野生动物栖息地、其他生物景观等等各类型齐全。 (2)地域差异显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大,气候从北到南分布有亚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东西跨度大,从东部湿润的森林带过渡到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最后到荒漠带。并且,由于地质历史作用我国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因此,我国的自然旅游景观地域差异显著。同为冬季,东北是一片冰雪世界,东南沿海却是避寒胜地。南国是一片清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北方却给人以雄壮、豪放、粗犷的美感。既有西部“大漠孤烟直”的壮美,又有东部沿海的温润、灵秀的神韵。 (3)受季节影响大。自然景观即是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域综合体是由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和生物等。这些要素中气候的变化往往牵动着水文、生物的各种变化,从而对整个景观产生影响。因此,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景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会引起旅游的淡旺季变化。 (4)一些高质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往往地域偏远,开发难度大。我国的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及世界自然遗产地往往位于偏远地带,可进入性差。并且由于当地的经济、文化落后,旅游资源的开发既缺乏资金又缺乏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偏远地区,避免短视的开发行为,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自然旅游资源,难度相当大。 中国旅游业在近2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作为其发展先决条件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上,仍然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自身的国际化发展不相匹配。 二、主观方面,由于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土地利用方面,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近年来,城市用地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土地征而未用现象严重,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农村土地使用也存在人均用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等许多问题。 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中国能耗高,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2003年,日本GDP折合人民币约为34万亿元,约为中国11万亿元GDP的3倍,但其能源消耗量却远小于中国。日本从同量的资源中,取得比中国高数倍的经济效益。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 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严重,地方性开采比比皆是,利用浪费惊人,我国钢铁、水泥等主要原材料的物耗比发达国家高5~10倍。中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2003年的经济增长9.1%,但却消耗了16亿吨煤、2.5亿吨油、2亿吨钢材、8亿吨水泥。按此消耗量,追上美国目前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整个地球都不够中国消耗。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占有量的下滑,这种矛盾更为突出。 中国的水资源在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上为0.4,仅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 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益提高。200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0%,钢铁44%,铜58%,铝30%。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大部分重要资源都要依赖进口。 我们仍未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2003年,我国以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第二的石油和电力消费,以及近50%的世界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铝和铜,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一面是资源匮乏,一面是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地球上有多少森林资源?

1962年,地球的森林面积减少到5500万平方千米。进入20世纪,随着人口的激增,到1975年,已减少到260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约为20%。例如,巴西森林覆盖率已从400年前的80%减少到4O%。许多地方的原始森林已经踪迹全无了。我**均森林面积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0%,居世界第120多位。 最新数据没有

类型以什么为主,俄罗斯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森林树种的生长受温度影响有不同的变化,其变化在地理上呈现带状,故命名为森林带。不同的温度,形成不同的林带。俄罗斯大面积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这样的气候环境中,形成了亚寒带针叶林带。位于赤道低纬度的热带地区,气温高,形成热带雨林带。在回归线和极圈的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温度处于两者之间,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受纬度位置较高的影响,俄罗斯面积广大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带。A、B、C森林带不属于俄罗斯纬度范围内的林带,故D答案为正确选项。考点: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位于俄罗斯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巩固俄罗斯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通过筛选,明确纬度位置影响植被类型。

俄罗斯自然资源很丰富,很多吗?

俄罗斯由于面积较大人口较少。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和总量都属世界前列。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是多少?人口和民族?及其它情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是1709.82万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人口数量为1.445亿,主要民族为俄罗斯人。 俄罗斯联邦,又称俄罗斯,简称俄联邦、俄国。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 俄罗斯位于欧亚**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此外,俄罗斯还是金砖国家之一。 扩展资料: 一、地理位置 俄联邦位于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中部。它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西南靠黑海,陆邻挪威、芬兰、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 二、简史 公元882年,奥列格大公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12世纪,基辅罗斯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封建公国。1480 年,伊凡三世建立了**集权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雷帝)改大公为沙皇,开始向西、南和东方扩张。1721年,彼得一世称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历史上*个****政权。1922年12月,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等4个苏维埃共和国缔结联盟条约,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后联盟逐渐演变为15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12月21日独联体成立,同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并作为原苏联继承国取代其在联合国等组织的地位。 三、地形与气候 俄联邦西部为东欧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形从北向南依次为:北极沙漠带,冻土带,森林冻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半沙漠带。 俄联邦的气候基本上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性气候,气候差异较大,从西到东**性气候逐渐加强,夏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其主要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春秋季短;气温年差较大。俄联邦的西部和西北部无高山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气可长驱直入,成为俄联邦陆地上主要水分来源。 大西洋气流的消长及其影响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俄联邦广大平原地区的降水量分布、气温和湿润状况的变化。北大西洋暖流是俄联邦西北部沿海地区热量的重要来源,使这一带的冬季气温远远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如地处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1月份平均气温为-9.9℃,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20℃以上,为俄联邦北部不冻港。 俄1月份平均气温从北高加索地区的0℃至零下5℃到雅库特的零下40-50℃,最低可达零下65-70℃;7月份平均气温从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地区的1℃到里海沿岸低地的24-25℃。 四、行政区划 俄联邦由89个联邦主体组成,其中有: 21个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原名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克,卡累利阿,科米,马里,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乌德穆尔特,车臣,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萨哈,哈卡西亚,阿尔泰,卡拉恰耶夫-切尔斯克,阿第盖。 6个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斯塔夫罗波尔,阿尔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滨海,哈巴罗夫斯克。 49个州:阿穆尔,阿尔汉格尔斯克,阿斯特拉罕,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弗拉基米尔,伏尔加格勒,沃洛格达,沃罗涅日,下诺夫哥罗德(原名高尔基州),伊凡诺沃,伊尔库茨克,加里宁格勒,特维尔(原名加里宁州),卡卢加,堪察加,克麦罗沃,基罗夫, 科斯特罗马,萨马拉(原名古比雪夫州),库尔干,库尔斯克,列宁格勒州(州中心列宁格勒市现改名为圣彼得堡市),利佩茨克,马加丹,莫斯科州,穆尔曼斯克,诺夫格罗德,诺沃西比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奥伦堡,奥勒尔,奔萨,彼尔姆,普斯科夫, 罗斯托夫,梁赞,萨拉托夫,萨哈林,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中心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现改名为叶卡捷琳堡),斯摩棱斯克,坦波夫,托木斯克,图拉,秋明,乌里扬诺夫斯克,车里亚宾斯克,赤塔,雅罗斯拉夫。 10个自治区:涅涅茨,雅马尔涅涅茨,太梅尔,楚克奇,科米彼尔米亚茨(彼尔姆州境内),埃尔基,卡里亚斯克,汉特-曼西斯克,阿加布里亚特(赤塔州境内),乌斯特奥登斯基(伊尔库茨克州境内)。 2个直辖市: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 1个自治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境内)。 首都--莫斯科市,860万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

俄罗斯国土面积有多大?

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联邦,是资本**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具有相当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今日的俄国是一个受国际承认的的世界性大国,亦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俄罗斯森林的介绍

《俄罗斯森林》是苏联俄罗斯作家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列昂诺夫的代表作,也是苏联战后文学的里程碑。它以其真实性、对社会矛盾的揭露和对生的哲理思考。为作家带来了广泛的声音,并于1957年荣获首次列宁文学奖金。小说《俄罗斯森林》主要讲述俄罗斯人民和俄罗斯森林之间命运收关,森林在人民生活、国家命运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人比和国家应该珍视善待森林。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