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排行榜123网,关注世界各行业排行榜前十名,国内全行业十大品牌2023年最新排名!

林黛,林黛玉进贾府(附2022年最新排名前十名单)

2022-11-28 14:38:25 全球排行榜123网 中国之最

 

林黛,林黛玉进贾府(附2022年最新排名前十名单):林黛(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关于分享林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林黛玉进贾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邵氏是如何由辉煌……全球排行榜123网www.vai8.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林黛(林黛玉进贾府)

这篇关于分享林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林黛玉进贾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邵氏是如何由辉煌走向没落的?
  • 2、林黛版貂蝉是哪个电影?
  • 3、林黛是谁?名门之后,四获亚洲影后,演艺圈传奇,30岁负气离世
  • 4、貂蝉享年多少岁啊?
  • 5、红楼梦中为什么林黛玉最后会自杀?有哪些原因
  • 6、夏梦:美貌堪比赫本,比赫本幸福!曾受 *** 接见,金庸追她7年

邵氏是如何由辉煌走向没落的?

邵氏电影的创始人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了

首先,邵氏电影公司是一个成立了几十年的电影大公司。几十年 = 会有很多的 历史 遗留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积重难返;大 =不用心难以顾及到诸多细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80年代刚刚开始,邵氏电影的高层就将目光由电影投向电视剧。因为那个时候,邵氏电影的财报是一年不如一年,而恰好公司在经营TVB的时候也赚取了很大利润,所以就渐渐减少对电影的投资了。

其二,邵氏几十年不变的制片制度,早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导致邵氏很难再拍出像以前那么受欢迎的电影了。加上不合理的演员选拔,导致很多优秀演员出走邵氏,另立门户。而这些演员后来很多都成了邵氏强有力的对手。比如邹文怀、李小龙和许冠文等。这都是在后来在香港影坛影响力巨大的演员和导演,可是他们都曾被邵氏拒之门外。不过,如果当初他们真的被邵氏接纳了,在邵氏僵硬的制度下,他们也许就难以取得后来的成就了。

加上徐克、黄百鸣、麦嘉等人的崛起,使得香港影坛形成了邵氏、嘉禾、和新艺城三足鼎立的局面。

最致命的是,因为香港本地的票房一蹶不振,邵氏高层将目光投向了投向了国际市场。邵氏电影公司在80年代开始进军好莱坞。公司投资了《地球浩劫》、《银翼杀手》等好莱坞大片,结果票房都不理想,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的局面。这就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决策正确,邵氏电影公司也许可以成为像华纳兄弟这样的百年电影公司。可惜再也没有如果了,错过时代机遇的邵氏电影业只能渐渐被 历史 的尘埃所掩埋了

邵氏的电影曾经是60、7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标签,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印记。十三太保、洪拳大师和方世玉与洪熙官等等电影都是邵氏电影的经典。

进入70年代后期,邵氏开始走向没落我认为应该有一下三点:

一是香港影视的发展趋势,50年代到70年代,当时电影很辉煌,大陆及亚洲的很多国家的优秀电影是香港输入进去的,邵氏也在邵逸夫的带领下把邵氏电影推向 *** 。那是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电影业的迅速发达,但到80年代后随着香港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周边国家优秀电影的出现,香港电影漫步前行。

二是邵氏集团的内部原因,外部在快速发展,而邵氏的内部制片制度故步自封,没有与时俱进,再加上一些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自立门户,以及邵氏的精神领袖已经慢慢老去,特别是在80年之代后邵氏把注意力转向电视领域,无暇顾及电影领域,但电视又没有能给邵氏带向辉煌,所以邵氏跟随邵氏电影的没落而慢慢走向没落。

三是当邵氏在走向没落时,错误的海外投资,使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邵氏雪上加霜,起到了摧古拉朽的作用,加速了邵氏的没落。

具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电影公司从1958年成立,到六七十年代的巅峰期,再到八十年代的衰败,共经历了将近30年。这个影视帝国是中国电影史之最,也是华人电影的骄傲。由于八十年代各大电影公司的崛起,例如嘉禾,以及时代的进步,邵氏的电影风格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邵逸夫眼光独到,赶紧将重心向电视事业转移,就是如今的TVB(无线电视),通过转移之后影响力非常大,也收到了很大效益,一部部经典剧集陆续诞生,例如《射雕英雄传》。这是邵逸夫深谋远虑的成果,因为任何行业有兴就有衰,邵氏电影独霸了20多年,也是一个奇迹了,不可能长久不衰,到了八十年代虽然停产,但也不能定论为衰败,只不过是一种转型而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说明邵逸夫的做法是正确的选择。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从南洋北上香港。

当时,邵氏兄弟早已在影视圈声名远扬。早在1925年,兄弟四人就凭借雄厚的家产,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老大邵醉翁自任总经理兼导演,老二邵邨人任会计兼编剧,老三邵仁枚负责发行,老六邵逸夫一边读书一边给哥哥们帮忙。

在兄弟的合力经营下,“天一”一度成为旧上海的三大电影公司之一,又将事业发展到香港、广州,乃至东南亚,成为一家名扬海外的跨国公司。

上世纪50年代,南下的邵氏兄弟,正逢香港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此地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

然而,负责香港业务的二哥邵邨人却未将主要精力放在制片方面,而是将兴建戏院作为重点,很快遭到其竞争对手“国泰”的打压。

雷厉风行的邵逸夫来到香港的第二年,便成立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随后大兴土木、挥金如土,展现过人的创业气魄。

他斥巨资在清水湾买下一块6万多平方米的地皮,开山填海建影城,并从美国重金购买器材。他一手打造的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一千三百人,被外国媒体誉为“东方好莱坞”。

▲邵氏经典片头。

邵邨人的保守主义很快被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摒弃。

为了彻底夺取老二的制片权,邵仁枚和邵逸夫想出一招“杯酒释兵权”。他们在邵邨人的六十大寿上,当众宣布:“二哥劳苦功高,如今年事已高,还是退休享福为好。”

邵邨人被弟弟逼宫,不甘认怂,尽管让出了制片权,却在邵逸夫大刀阔斧进行建设时从中作祟,他先将旧邵氏片场卖掉,之后收购的新华戏院不放映邵氏电影,而给西片做首映。

直到1961年,邵邨人才正式退出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家族企业一分为二。

在邵氏公司盛衰沉浮的风雨历程中,权力的斗争贯穿始终,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也成为香港影视圈一个聊不完的话题。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立之初就面临兄弟分家的邵氏公司,内忧外患不断。

邵逸夫身先士卒,兢兢业业,谈起工作,他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 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

出自邵氏门下的导演张彻亲眼见识过邵逸夫的敬业,据他回忆:

“(邵逸夫)数十年如一日。每天9时上班,上班前练两个小时气功,从不间断。上班时交待各主管工作,都写好纸条,每人一张,到厂后第一件工作,先看导演前一天拍好的毛片,站着看,一边看一边做甩手运动。”

邵逸夫曾说,他没有 娱乐 ,看电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 娱乐 。他自称自己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人,80岁以前,每年要看六七百部电影。

为了保证影片质量,邵逸夫对影片严格把关,他说:“观众看了劣片一定好不开心,看多了,就会对你失去信心,所以做劣片不如烧。”

邵氏成立早期,邵逸夫毙掉的电影数不胜数。“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句口号绝非空话。

在邵氏艰难发展的同时,邵邨人出走带来的问题很快暴露。

邵邨人有子三人,其中次子邵维瑛才能出众,深受邵逸夫赏识。在邵邨人退出邵氏公司之后,邵维瑛依旧被六叔盛情挽留,担任总经理,成为邵氏早期的骨干,邵逸夫有意将其培养为邵氏电影事业的接班人。

但是,邵邨人因被弟弟们挤走,心有不甘,不愿儿子“给别人打工”,勒令邵维瑛退出邵氏兄弟。邵维瑛不愿忤逆父亲,只好向六叔递上辞职信,远走日本,从此默默无闻。

邵维瑛出走时,接任其总经理职务的是周乃文。邵逸夫不愿将大权托付给外人,周乃文只负责发行领域,公司的大小事务由邵逸夫一手提拔的邹文怀负责。

邹文怀在邵氏多年,为其立下汗马功劳,但职位一直限于宣传主任与制片经理,最高时仅为副总经理。在此期间,总经理几度换人,就算不掌实权,也始终压在邹文怀头上。

邹文怀很郁闷,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法独当一面,更成不了股东。邵氏是家族企业,早在创立之初,公司章程上便写着,主要股东只能是邵家的人。

如此安排为日后邹文怀出走邵氏,自立门户埋下伏笔。

当时,邵氏的竞争对手国泰拍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佳作,让邵氏有些着急。邹文怀为邵逸夫出谋划策,从国泰挖角,出两倍片酬从对方手下请来了香港最红的女星林黛。

▲林黛。

林黛,本名程月如,其父程思远是桂系大佬,曾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林黛被导演李翰祥称赞为影坛几十年都找不到的明星,可惜遇人不淑,嫁给了“云南王”龙云的儿子龙五。

1964年,林黛因婚变自杀,年仅30岁。此后很多年,香港人想起红颜薄命的美女,总会提到林黛。

林黛跳槽到邵氏后,于1958年出演电影《貂蝉》。这部影片在第五届亚洲影展获五项大奖,导演是李翰祥。

李翰祥学美术出身,痴迷于戏剧,年少时拿着伪造的高中毕业证去报考大学,被发现后取消学籍。1948年积极参与各种学生运动,却在政权鼎革前夕南下香江,躲过了之后的文化浩劫。

李翰祥是邵逸夫最器重的导演之一,他擅长的黄梅调电影成为邵氏当时的一大招牌。

1963年上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李翰祥自编自导,取得票房佳绩,在台北上映后,创下台北连映六十二日,票房总收入800余万新台币的纪录。

反串出演梁山伯的女演员凌波访台时,引得万人空巷,万千市民排队争睹。她因此片获得第2届金马奖的“最佳演员特别奖”,之所以会有这个奖项,是因当时评审不知该颁给她男主角奖还是女主角奖。

《梁祝》让台湾成为“狂人城”,此后30年,台湾电影市场一直唯香港马首是瞻。如台湾演员张艾嘉所说,台湾片商觉得,只要有香港演员出演就是好电影。

正当李翰祥事业蒸蒸日上时,国泰将其策反,支持他到台湾组建国联公司。李翰祥本想干一番事业,在台湾也拍了一些好片,可由于经营不善,没过几年就濒临破产,到1971年只能狼狈重返香港。

听闻李翰祥想回邵氏,邵逸夫本欲拒绝,还是他三哥邵仁枚不计前嫌,劝说道“咱们争财不争气”。李翰祥重回邵氏,风云再起,又开拓了骗术片、风月片、清宫片等新式商业电影。

就是拍 *** 片,后来的许多导演也比不上这个老司机。

李翰祥的结拜兄弟胡金铨,也成名于邵氏。胡金铨是个理科男,后来首创用弹簧床拍轻功跳跃,正是从学习理工科得到的灵感。

他将华语武侠电影推向世界,拍摄了《大醉侠》、《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大醉侠》更是被称为新派武侠片的开山之作。

然而,胡金铨与邵氏也屡生龃龉。

1964年,胡金铨为邵氏执导抗日电影《大地儿女》,因当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实施反种族法,该片上映前被邵氏大量删除日军暴行场面及中日两军对抗的镜头,特别是有国旗的场面都被剪光。胡金铨对此很不满意。

之后,胡金铨编剧的电影《红胡子》,本来在台湾看好外景,邹文怀也已经与台方签约,却被邵逸夫下令停拍。之后由其他导演在台湾拍摄完,改名为《山贼》,胡金铨为挂名编剧。

不久,胡金铨离开邵氏公司,前往台湾。

与胡金铨共同开创武侠电影江湖的是邵氏另一位干将,张彻。

张彻出生在一个浙江军阀家庭,早年从政,先在上海做“文运会”专员,后来去台湾得到蒋经国提拔。身在官场,张彻总想过过官瘾,可是在权力斗争中频频失利,只好退出政坛,从此纵情声色,和女星李湄传出绯闻,因此阴差阳错当了导演。

初到香港,张彻先在国泰工作一年,之后被邵氏挖走。在邵氏做编剧主任时,张彻每日都会收到邵逸夫的一张小纸条,上面写好交办事项,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人除了邹文怀之外寥寥无几,足见邵逸夫对张彻的期望。

张彻没有让他失望。

上世纪60年代,高瞻远瞩的邵逸夫采纳邹文怀提出的差异化战略,适逢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风靡香港,遂有意打造“武侠世纪”。这一时期,邵氏终于超过对手国泰,电影事业达到巅峰。

张彻凭借武侠片独挑大梁,其电影中的人物,与胡金铨擅长的女侠、儒侠不同,更像是先秦时便已存在的游侠、刺客,“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由张彻执导,1967年上映的《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香港电影,一举奠定张彻的江湖地位。

《独臂刀》编剧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

1957年,倪匡从广州偷渡到澳门,再辗转来到香港,起初只是在染厂里打工,偶然间给《真报》投稿,没想到阴差阳错写出名堂,成了作家。

倪匡也写武侠。1965年,金庸一边经营《明报》,一边创作小说《天龙八部》,有事要出国一个月。如果《天龙八部》暂停连载,读者势必难以接受,可金庸实在分身乏术,只好请倪匡代笔。

走之前,金庸告诉倪匡,千万别把小说里的人物写死了。金庸前脚刚走,倪匡就把小说中的阿紫弄瞎了。等到金庸回来,发现倪匡彻底放飞自我,把剧情改得面目全非。

面对质问,倪匡笑道:“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弄瞎的。”

倪匡在武侠电影剧本方面成就较高,但他写完一部作品,拿钱走就撒手不管,所以内容常被导演大肆修改。他改金庸的小说,别人改他的剧本。

倪匡对此毫不介意,他开玩笑说,《独臂刀》只有“独臂刀倪匡”五字是他写的。在这部电影之后,他与张彻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合作。

张彻片中的大侠英俊潇洒,朴素的古装扮相尽显阳刚气质,眉宇间常有抑郁之色,上演了一个个悲情豪侠的故事。

李修贤、狄龙、姜大卫等都是张彻的得意弟子。

姜大卫出身演艺世家,和哥哥姜昌年都是童星出道。姜昌年后来取艺名“秦沛”,也是香港有名的演员。他们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改嫁,又生一子,取名尔冬升。

演艺圈的兄弟并不罕见,可像秦沛、姜大卫、尔冬升哥仨姓名完全不同,还是兄弟的,估计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张彻御用男主角姜大卫。

张彻因《独臂刀》获得“百万导演”的名号,然而邵氏旗下还有一个导演号称“楚千万”。

此人就是楚原。

楚原自小痴迷上海电影,解放后在广州读大学,研读不少前苏联的电影理论著作,1954年逃往香港。

楚原本来想当演员,无奈个子太矮,只好向编剧、导演发展,或许是放不下对演戏的执著,楚原晚年时不时在影视剧里客串一把,成龙《警察故事》中的大反派正是由楚原出演。

现在谈及香港电影,很多人还以为小时候录像厅和电视上看的国语片是内地引进的配音版。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是国语片的天下,李小龙的电影上映时配的是国语,到80年代重映,才改配粤语。

楚原擅长的古龙武侠片在港台上映时也是国语配音,他表示:“古龙的对白,国语念来最有味道。”

但是让粤语片起死回生的,也是楚原。1973年,其执导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一经上映,轰动全港,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这部电影影响深远,在日后衍生出各种影视剧。

然而,此时香港电影的江湖,已经不是邵氏一家独大。

▲《七十二家房客》剧照。

张彻曾为邹文怀写过一幅字:“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

在香港影视圈的棋局中,邹文怀毫不犹豫将邵氏一军,他给邵氏打了N年工,虽然备受邵逸夫重用,但也屡受掣肘。

1970年,年过六旬的邵逸夫本来心情大好,喜事接连不断。十几年的老对手国泰终于停止制片业务,远走台湾的“叛将”李翰祥经营艰难,早晚要关门大吉。

之后,邵逸夫又将红颜知己方逸华带到邵氏,执掌采购部。歌星出身的方逸华甘为“妾室”多年,直到62岁才正式嫁给邵逸夫,人称“六婶”,一说将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称为“四大天王”正是她。

邵氏在小小的香港重新建构大中华文化,他说:“我生产电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和愿望,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因为邵氏存在,香港成为当时华人电影的中心。

偏偏在此时,传来坏消息。邵逸夫手下的第一能臣邹文怀带着一班邵氏旧将出走,成立“嘉禾”公司。

邹文怀说:“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有想改变的时候。而且,我跟邵老六其实是同一类的人。一小片天底下有两个我们,实在是太挤了点。”

嘉禾成立之初,并不成气候,邹文怀筹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与日本合拍的《盲侠大战独臂刀》,还请来《独臂刀》的主演王羽继续出演,有点儿噱头。

虽说《独臂刀》系列是邹文怀参与 *** 的,但这不明摆着山寨邵氏嘛。《盲侠大战独臂刀》一上映,邵逸夫就把邹文怀给告了,直指嘉禾侵犯版权。

反目成仇的邵、邹二人为此对簿公堂,还花掉了上百万的律师费,直到影片映期结束,还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邹文怀并非有样学样,他和他的嘉禾不久后就找到对付邵氏的武器,还是一个大杀器,他就是李小龙。

1970年,在美国发展的李小龙接受港媒采访,表示只要片酬、剧本合适,将要回香港发展。邵氏率先与其接洽,结果不仅片酬少(2000美金),态度也很傲慢,这让骄傲的李小龙很不满。

邵氏的片酬一直是个坑。

虽说邵氏在成立之初也曾砸重金招揽林黛等已成名的当红明星,但在此后始终坚持家族企业的模式,实行月薪制,签约邵氏的员工经常要忍受长期合约和低工资。

60年代拍粤语片的陈宝珠每年拍几十部戏,有几百万身家,但片酬不超过一万。

那时演员的片酬甚至比武师还低,混过武行的姜大卫就曾对张彻说,自己宁可做替身,也不愿做演员。

李修贤曾经谈到当年邵氏的管理制度,称当时演员都是不能在晚上外出的。

邵氏的老员工谈起老东家,经常会说一句“邵老板养活了很多人”,但很少夸邵氏福利多好。

反观今日,明星片酬居高不下,还有所谓阴阳合同,有人因为逃税,一判就是8个亿。要是让当时的邵氏演员知道,估计还以为是天方夜谭。

▲邹文怀与李小龙。

和邵氏谈崩后,龙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转而跟嘉禾谈。

邹文怀看出李小龙的价值,豪爽地给出7500美金作为片酬,并承诺会满足他的其他要求。李小龙很满意,和嘉禾签了两部电影。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一上映,就创造了香港的票房纪录。

李小龙火了,嘉禾活了,邹文怀笑得合不拢嘴,邵逸夫只能在家里生闷气。

一向睿智的邵逸夫在此时却一时糊涂,屡屡错过良机。李小龙争霸香江时,为邵氏效力多年的“冷面笑匠”许冠文带着自己的剧本,找邵逸夫谈合作,想要自导自演,甚至还想分红。

分红?门都没有。

许冠文见邵逸夫太抠门,也跑到嘉禾,拍摄喜剧《鬼马双星》,这部电影针对香港人普遍好赌的心理,以本土粤语俚语编织笑料,自然大受欢迎。1974年在香港上映后,票房达到625万,再一次破纪录,正好弥补嘉禾因李小龙去世造成的损失。

至1981年,许冠文先后为嘉禾创作了《天才与 *** 》、《半斤八两》、《卖身契》、《摩登保镖》等电影,全部夺得当年的票房冠军,风头一时无人能及。

▲《半斤八两》海报。

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此时香港电影的市场已不是邵氏所能掌握的,对电影公司来说,市场便是财源,票房才是王道。

香港电影进入黄金时代,新艺城、德宝、中国星、英皇等公司相继崛起,邵氏的电影事业却日薄西山。

1987年,邵氏电影公司宣布正式停产,尽管在90年代曾与TVB合组“大都会”重出江湖,可是并没有赶上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末班车,而是很快归于沉寂。

邵逸夫并未就此退隐江湖,而是将垄断电视业作为主要方向。

1967 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成立,邵逸夫是 TVB 的重要股东。

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邵逸夫在电影市场逐渐力不从心,其精心打造的TVB 却进入制度化时代,在收视竞争中高奏凯歌,在电视剧、音乐、综艺各方面极具开创性。

TVB *** 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经典电视剧在改革开放之初传入内地,引发收视狂潮,从此以后,每一个中国观众的记忆中都会有几部印象深刻的TVB电视剧。

▲《上海滩》剧照。

TVB于1972年开办的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更是为华语影坛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人才。

周润发、吴孟达、任达华、林岭东、杜琪峰、陈玉莲、吕良伟、黄日华、刘德华、梁家辉、吴镇宇、刘青云、吴君如等等,都是从TVB的艺员训练班走出。

1982年,两个年当弱冠的年轻人同时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

他们是好朋友,其中一个从小立志当演员,另一个只是被他拉来陪考。结果那个一门心思想做演员的小伙子不幸落选,陪考的那个反而因为相貌帅气,被意外录取为第11期学员。

落选的是周星驰,录取的是梁朝伟。

不服输的周星驰经过不懈努力还是挤进了TVB,常年在电视剧跑龙套,和成为“无线五虎将”之一的梁朝伟(其余四人为黄日华、刘德华、苗侨伟、汤镇业)不可同日而语。直到被李修贤发掘,周星驰的事业才步入正轨,成为我们熟知的 “喜剧之王”。

除此之外, TVB从1973年开始评选“香港小姐”。香港电影中那么多绝代佳人,这一选美节目几乎囊括了半壁江山。赵雅芝、张曼玉、邱淑贞、钟楚红、李嘉欣、周海媚、蔡少芬、袁咏仪等,都参加过港姐评选。

无论是训练班学员,还是港姐,这些人一出道就带着邵氏的印记,有人从跑龙套开始,吃苦耐劳,熬了许多年,有人事业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他们后来都成为香港影视界的中坚力量。

邵氏的传奇不仅在于影视,还包括邵逸夫的慈善事业。在一个世纪的人生中,邵逸夫的善举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家学习。

从1985年起,邵逸夫将目光投向祖国内地,他说:“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上,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邵逸夫。

香港一个邵逸夫,大陆多少逸夫楼?这是邵逸夫去世时,一些网友发出的疑问。

一名网友在微博贴出图片显示,他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结果近3万座,几乎遍布中国。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几乎都可以在他们当地的学校中找到一座逸夫楼。

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共向内地捐助了40亿港币,在内地兴建了六千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遍布31个省、市及自治区。

这个开创了一个影视江湖的百岁老人,直到晚年仍然行动自如,谈起 养生 秘诀,他说,一要勤奋工作,二是笑口常开,三是每天练功。

当邵逸夫归隐山林,颐养天年时,香港电影正在走向衰败。

90年代,台资大量进入香港电影市场,一些电影人打定主意要在九七之前捞一笔,于是从台湾片商手中争取大量投资,粗制滥造。1993年,台湾八大片商与香港电影从业协会就压低演员片酬协商,提到“共有250多部台资港片未如期交货”。“烂尾”投资多不胜数,港片最终失去了台商的信任,失去台湾市场。

1997年前后,曾在香港影视发挥重要作用的黑帮资本也接连撤出,香港电影又失去一大依靠。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捞金,本土市场日渐凋敝,似乎早已无力回天。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年107岁。

那时,邵氏电影的辉煌已成为 历史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

参考文献:

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彻:《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

赵卫防:《百年逸夫的 历史 贡献》,《当代电影》2014年05期

傅葆石、刘辉:《在香港建构“中国”:邵氏电影的大中华视野》,《当代电影》2014年05期

刘琦:《论香港武侠片在六七十年代的成熟、衍变及其意义》,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盾牌上两个字母坏了风水,不怕生错像,就怕起错名。

主要是邵逸夫先生逝世了,TVB也没了往日的辉煌

不叫没落,而是中流勇退。他培养了无数香港明星,难道不是星妈吗?

偏安一隅 不衰都难

林黛版貂蝉是哪个电影?

林黛版貂蝉是香港电影《貂蝉》改编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于1958年出品,主要由林黛、赵雷、罗维等出演。

剧情情节:汉朝末年,太师董卓专权祸国,诸侯群起声讨。忠臣王允利用貂蝉的美色,离间董卓和其义子吕布,终使父子反目,吕布杀了董卓,并和貂蝉成为眷属。

林黛是谁?名门之后,四获亚洲影后,演艺圈传奇,30岁负气离世

她是“东方的 玛丽莲 梦露 ”,梦露有着西方的性感,而她有着的是东方的典雅和知性。

典雅和知性哪个好?

我们没法评判,但是时间早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1964年7月17日,她去世了。

年仅30岁。

她叫林黛。

蝉联四届亚太影后,无数人的梦中的情人,她是天之娇女,却去的如此匆匆。

韩雪常被人称作“红三代”,而林黛也不遑多让,她的父亲是桂系军阀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曾经逼迫蒋介石下野的“幕后诸葛”,民国末年的大人物。

至于她的丈夫龙绳勋,是民国的著名滇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 *** 的主席龙云之子。

林黛,她就是天生的小公主,却死得那么突然。

那天,她在片场挨了骂。

公主的性子又发作了,甩甩手就离开了。

在她的心里家是温暖的港湾,可没想到的是,丈夫龙绳勋并没有给她好脸色。

她难受极了。

她从小就是被捧在手里的公主呀!

她感到自己崩溃了,她的种种的不满在丈夫摔门离开后终于爆发了。

孩子一直在哭闹,她呵斥保姆抱走。

家里空无一人。

她觉得天整个都塌了!

她坐着,这一生种种如同电影一样划过眼前。

这世间满满都是虚情假意,什么亚太影后,什么浓情蜜意,什么你侬我侬,都是假的!

人有时候,在不顺的时候就容易走向极端,林黛也不例外。

离开吧,也许就是解脱。

打开煤气,用红酒喂下了一整瓶的安眠药。

她不是真的想死。

她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博得关注。

就像是当电影明星一样,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让她如此沉醉。

故此她的遗书竟然满满是求生的意味。

“万一你真的想救我的话,请千万不要送我去公家医院,因为那样全香港的报纸都会当笑话一样登了。只能找一个私人医生,谢谢你!”

言语之间满是撒娇,哪有半分求死的味道。

可是撒娇的林黛怎么料得到,龙绳勋回家以后,她却早已断了气。

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

而那时距离她拿第四次亚洲影后不过两年。

她的儿子也不过是一岁。

而现在,她却用这样决绝的方式告别了世界。

1964年,对于邵氏的老板邵逸夫来说无疑是个凶年。

二月五号,邵逸夫的儿子邵维铭突然被绑架,关押了十几天才被放出来。

六月二十号邵逸夫的老对头,香港电懋的老板陆运涛飞机失事,而邵逸夫本应在飞机上,却因故错机,侥幸捡回一条命。

可现在,这一年最最惊险的事儿,发生了。

邵氏的当红花旦,林黛,自杀了。

“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女演员。”他如是说。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叫Linda。音译过来就是林黛。

林黛,和林黛玉仅仅差了一个字,却有着极为相似的命运,以及绝不相同的性格。

林黛是十分有个性的。

或者换句话说叫做嚣张跋扈。

但是她有这个资本。

程思远是 社会 名人。因此林黛从小出入豪车,读名校,交往的也多是达官贵人。

哪怕她目中无人,个性放纵,别人也不过是当她有着大小姐的脾气,笑一下也就过去了。

程思远曾经回忆自己的女儿,说她是“目空一切”。

目空一切,也就是过于自我,这是林黛性格的真实写照。

但是在这目空一切背后,却是极度缺乏的安全感。

父亲程思远在她出生后扭头就去了欧洲,等回来以后就匆匆和她母亲离了婚。

父亲的角色在她的人生里是缺失的。

尽管程思远没有断了母女俩每个月的花销,住的出入的还是那些豪宅和豪车。

但是林黛的人生就像是缺少了什么?

如果细细追究起来,那就是父爱。

她也试图和父亲靠近,但总是心怀芥蒂,两人最终也渐行渐远。

她的狂妄,也终究不过是她缺乏安全感的保护色。

林黛最有特色的就是她的浓眉。

那时候的香江流行两种美人,一种就是如同夏梦还有乐蒂那种婉约细腻的古典东方美人,还有一种就是和林黛这样浓眉大眼,热情奔放的西式美人。

1958年,林黛赴美留学,接受了VOA的采访。

刚一出镜就震惊了世界。

但是她并非刚一出道就获得成功。

那时候她去照相馆拍了一组照片,照相馆的老板有感于她的美丽,就把照片放大了贴在了门口,却不曾想被长城电影公司的老板袁仰安给瞧中。

于是她进了长城当演员。

可这时候,林黛的臭脾气却犯了。她觉得自己出身名门,理应做主角。

可电影公司怎么可能把注下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身上。

结果在长城几年,林黛不曾拍过一部电影。

后来经过好友以及前辈严俊的介绍,林黛转投了永华电影公司,才拍摄了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的电影《翠翠》。

《翠翠》一炮而红,林黛的电影之路也自此走上康庄大道。

在她进入电影圈的第五年,林黛主演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金莲花》。

这部电影让她真正走上了国际舞台,而她也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第一个亚太影后。

她无疑是极其有天赋的。

李翰祥曾经说,“我看到林黛的第一眼,就知道她以后必然是演艺圈的大人物。”

之后林黛的事业彻底腾飞,连续四次夺得“亚洲影后”。

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此时的林黛不过27岁,却走上了别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然而这时候,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却再次发作了。

高处不胜寒。

功成名就给她带来了万丈光芒,但是她太害怕失去这一切之后有多么难受。

她警惕着一切后起之秀,她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她极富有攻击性,她将自己如同刺猬一般包装起来,把世界隔绝在外。

可这也让她逐渐成了演艺圈的边缘人。

她越是挣扎,曾经的万众瞩目就离她越远,她好像成了所有人都厌弃的角色。

她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却难以控制自己。

童年被父亲抛弃的阴影就像是梦魇时时刻刻都在。

她需要有人可以依靠。

她就像是菟丝花,迫不及待去寻找可以依靠的女萝草。

于是关于她的绯闻越来越多。

可是她真正承认的只有两段。

一个就是前辈严俊。

严俊比她大17岁。他成熟,有风度,对她有致命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他像“父亲”。

两人毫无意外地相恋了。

可当爱情的浪漫被生活的现实打破的时候,才会发现一地都是鸡零狗碎。

严俊的市侩,现实,和林黛想象中如同蜜一般美好的爱情截然不同,甚至在林黛看来严俊十分自私。

两人整天大吵大闹。初恋的美好,很快就只剩下一地鸡毛。

林黛决定要分手。

她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当时的林黛事业如日中天,事业正是黄金时期。

但是林黛不管,分手,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因为林黛在严俊曾经满是情意的眼中看到了厌弃。

和当年的父亲,如出一辙。

分手后的严俊很快和演艺圈另外一个女明星李丽华结婚。

结婚的消息传到林黛耳朵里,林黛反应很激烈。

原来自己在严俊并没有这么重要,离开自己他很快就可以找到替代的人选。

或者自己才是替代的人选吧。(严俊曾经和李丽华是银屏情侣,林黛相当于横刀夺爱。)

离开严俊的林黛,在父亲的建议下远走美国留学。

也在这时候他遇上了龙绳勋。

龙绳勋是名门之后,英俊潇洒,而且和林黛是同一所学校。

重要的是龙绳勋非常懂得浪漫。

异国他乡的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越走越近。

两人很快闪婚。

这其中不乏对严俊的报复。

但是龙绳勋却非良伴。

出入声色场所,绯闻满天飞。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神仙眷侣,可是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而更难受的却是她还要在别人面前扮演恩爱,因为她不想输给严俊。

可是随着林黛的怀孕,她和龙绳勋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他们本以为孩子的出生可以缓解彼此的关系,但是儿子的降生,反而让他们的关系雪上加霜。

她也一度将希望转向自己的事业,事业曾是她的一切,可不想公司另捧新人,将她撇到一边。

事业的不顺,家庭的不睦。

林黛终于和龙绳勋说了离婚。

而那天正是林黛自杀的日子。

林黛曾经自杀两次。

都被母亲和前男友严俊救了回来。

自杀对于林黛来说不过是手段,是博取同情和关注的钥匙。

她的自杀都是草率的。就像是一个要糖的孩子,撒泼打滚,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而这个目的不过是为了不被抛弃。

可惜的是这一招在龙绳勋那里失了效。

林黛的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她将自己视如草芥,她觉得这世界上的人都对不起自己。

不论是父亲还是丈夫,亦或是严俊。

但是真正抛弃她的却是她自己。

抛弃自己的人,无论得到再多,也填不满内心的沟壑。

最后多说几句。

龙绳勋在她死后,终生未娶。并且将她的房间封了起来,不让任何人进去。

2007年,龙绳勋去世,他们的干女儿冯宝宝走进去却泪流满面,因为一切都如同她走时候的样子。

他将她的一切小心珍藏了几十年。

他是真的爱她。

貂蝉享年多少岁啊?

貂蝉是在三国演义里首次出现的,享年是23岁。

《三国演义)第八回说到貂蝉时有这样的话:“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王)允以亲女待之。”

司徒王允见她长相不错,可以利用,遂命其充当“美人计”的角色,借以离间吕布、董卓的关系。

貂蝉扮演者

1、 林黛——《貂蝉》(1958年)

《貂蝉》是由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58年出品,李翰祥执导。赵雷扮演吕布,林黛扮演貂蝉。

林黛1934年出生于广西南宁,本名程月如,为爱国人士程思远的长女。后随家人在香港定居。

2、唐宝云——《貂蝉与吕布》(1967年)

这是一部台湾地区出品的电影。貂蝉的扮演者是唐宝云。

唐宝云1944年出生于湖南寿安,1948年随父亲部队自广州迁台。1961年签约中影成为演员。

红楼梦中为什么林黛玉最后会自杀?有哪些原因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她在书中非常重要,她对推动故事情节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林黛玉最后的结局却非常悲惨,她最后郁郁而终。

林黛玉最后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林黛玉的性格原因。林黛玉温柔软弱,多愁多病。林黛玉是因为母亲去世,父亲待她不好才来到贾府的。所以,她刚来到贾府的时候,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的。她在贾府生活得非常拘束,所以让她敏感多疑,并且性格非常早熟。她知道自己并不属于贾府,所以非常担心害怕。这也是林黛玉一直不开心得重要原因。林黛玉从自尊过渡到自卑,她开始封闭自己。总是足不出户,一个人在房间里独处,长此以往,她变得尖酸刻薄,更可怕的是,内心变得消极抑郁。

2.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不受认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依然是最吸引人的情节。读者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津津乐道,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红楼梦。但最后林黛玉病逝,贾宝玉也被迫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没有受到贾府众人的同意,所以林黛玉在后期非常伤心与难过,导致林黛玉最终郁郁而终。

3.林黛玉一直以来的身体都不好。林黛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得知林黛玉的身体非常不好,可以说是从小体弱多病。也正是因为她的身体不好,所以贾母才会非常不放心她,也会非常心疼她,把她接到贾府来生活。林黛玉的身体原因也是她最终郁郁而终的重要原因,她身体虚弱,再加上再贾府的心情不好,所以导致她后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身体条件越来越差,从而导致了死亡。

夏梦:美貌堪比赫本,比赫本幸福!曾受 *** 接见,金庸追她7年

本文来源公众号: 脑洞时史

夏梦,中国最美的女演员,没有之一。

李翰祥惊叹:“她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金庸附和:“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夏梦甚至被夸是“上帝的杰作”,但她从不恃美貌而自傲,出道起就给自己约法三章: 不为人剪彩、不应邀外出吃请、不拍内容不 健康 的戏。

一言出驷马难追,此诺信守终生。被光环和荣耀围绕的夏梦,一生无绯闻,无污点,无笑料。

1933年,夏梦出生在繁华的上海。她原名 杨濛濛 ,祖籍是江苏苏州。后来她觉得“濛濛”念起来太多侬软,便改名叫杨濛。

夏梦家境富裕,家里在上海有着 纺织厂 和 银行 生意。而家人爱好文艺,于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她学习京剧和歌剧。

中学时,她还考上中西女中,与著名的 “宋家三姐妹” 成为校友。可以说,夏梦的童年是在浓郁的 艺术氛围 以及家人的 宠爱 下度过的,无忧无虑、物质充足。

1947年,夏家父母带着孩子们迁居香港,夏梦就在玛丽诺修院学校读书。 她不仅写了一手好字和好文章,还十分热爱戏剧表演,尤其喜爱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校期间,杨濛便参演了《圣女贞德》等舞台剧。

班上有一个小女生叫毛妹,毛妹的老爸大名袁仰安,正在筹建长城电影公司。于是,毛妹向老爸力荐夏梦。就是这个毛妹,为夏梦打开了电影之门。

可夏家父母,认为 娱乐 圈太乱,并不同意自己的千金涉足其中。可搁不住夏梦喜欢啊,父母见女儿真的喜爱电影,也就点头同意了 ,于是给自己取艺名“夏梦” ,取自于《仲夏夜之梦》。

一年后,她首次出演自己的处女作《禁婚记》,这部影片上映后,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因此,夏梦也得到了公司的重视,全力打造和给她进行包装。

当时的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意图将热捧的新人打造出“ 三公主 ”的名号,轮年龄、资历和条件,选中了 林黛、夏梦和石慧 。

然而,命运开始偏颇,因林黛的父亲是 *** 桂系将领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作为长城电影公司,最终放弃了林黛,将其雪藏,导致林黛一度抑郁消沉,险些自杀。

于是, 夏梦顺理成章成为“三公主”的老大 ,石慧为二,后进新人陈思思是老三。

她则是名列榜首的大公主。主演的电影部部卖座,当时她参演的电影在上海一上映,上海人民为之疯魔,据说宁愿彻夜排队也要抢到电影票。

不到两年,夏梦便又出演了《孽海花》, 一经播出便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第五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展映的19部影片之一的殊荣, 更是参与香港电影节的影片之一,夏梦也被人们所熟知。

而后,夏梦又拍了3部电影,都是为李丽华量身定做得少 妇角色。直至她的第5部电影《白日梦》,才出演了少女。

夏梦火到什么程度?不少影迷为了看到她的电影,连夜在电影院门口排队。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1956年,中央提出 “百花齐放” 的领导艺术工作方针,并对现有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表彰。

其中就包括夏梦主演的电影《绝代佳人》。

1957年,夏梦作为香港电影界的优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在很长的时间里,夏梦一直是中国电影家协会里唯一的香港女性顾问。

“夏梦的美是无法拷贝的”,那种让人沉醉的生命质感和鲜活纯粹,也正是金庸一见倾心不能自已的原因。

1956年,夏梦加盟了凤凰影业公司。与此同时,夏梦也依旧在长城公司拍片。

由于人长得非常漂亮,戏演得十分精彩,夏梦很快便进入大才子金庸的视野。在银幕上看着夏梦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金庸的心海再也不能平静。他找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夏梦出演的电影,每一部都认真地观看了许多次;另外,金庸还收藏了印有夏梦的每一张海报。

早在1953年时,金庸与妻子离婚,半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让他一生都难忘的夏梦。

金庸告诉自己的朋友:“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荧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为了接近女神,1957年,金庸不惜离开《大公报》,化名林欢成为长城影视的一名我剧。

金庸努力上进,为夏梦量身打造了《绝代佳人》,后来更是争取成为导演,夏梦便主演了他编剧、指导、导演的《王老虎抢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掀起了一个中国戏曲电影的风潮。

据说,1957年前后,某夜在 九龙侯王庙 旁一间咖啡馆里,金庸约请夏梦出来吃饭。酒过三巡之后。金庸壮胆表白,但夏梦惋拒了。而正是这次回绝,让金庸黯然离开长城影视,转头创办了《明报》,靠着2万元的积蓄,开启了人生的“第三宗事业”——所以李翰祥会说,“夏梦拒绝了金庸,但金庸没有失败”。

虽然金庸离开了长城电影公司,但是,在他后来的小说里,不难看到夏梦的影子。无论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还是《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一颦一笑,影影绰绰都有夏梦的风姿神韵。尤其是小龙女这个角色,也许最能表达金庸内心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即的苦涩。

1960年代前后的夏梦是长城的当家花旦,影迷们为了看她出演的电影,可以排上三天三夜的长队。但在演艺圈获得过无数嘉奖后,三十出头的夏梦就息影了。后来在接受鲁豫的采访时,她说 因为我年纪大了 。

按理说美人迟暮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我们看今天那些五六十岁还拼命营造“少女感”的女星就可窥见一二——她们无法接受自己的衰老。

她们好像被卡在了某个风华绝代的时间段,然后用五花八门的化妆、整容和修图技术死死按住那个短暂的花期不撒手。

金庸为夏梦痴迷,岑范为夏梦终身不娶! 但夏梦却在21岁那年,选择嫁给了素人林葆诚。

林葆诚,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一名商人。当年与夏梦相识之时,还只是一个平凡的素人,没有强大的背景和稳固的事业。

在事业的上升期选择结婚生子;在事业的黄金期急流勇退,息影,随着丈夫林葆诚离开香港,移居加拿大,告别影坛的她,回归平淡。而正是因为她这种见好就收的智慧,才避免了后来60年代末期对文艺界人士的批斗残害。

林葆诚对夏梦的爱与呵护,都汇聚在平凡琐碎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或许,有人会觉得如此美人嫁给平凡素人,很可惜。但是,夏梦与林葆诚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53年的风风雨雨,直至2007年林先生病逝。

在息影15年后,夏梦决定开办自己的电影公司,之后她的公司出品的《投奔怒海》获得香港电影节最佳影片, 并让刘德华火了起来。 1982年,夏 梦 电影公司岀 品 的 《投奔怒海》 获得第二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

夏 梦 电影公司 1984年监制 拍摄的 《似水流年》 更 是 获得了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2015年,她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

在夏梦的晚年时期,曾有人问她如果在风口浪尖仍然做到 保持自我 。夏梦当时回答说,只要做到说话做事前多留些心, 谨小慎微 ,就不会错。在她的一生中,可以说把上述这些话 实实在在 的践行了。即使在最红的时候,夏梦仍然始终保持着 清醒 ,从不自傲自负。

2016年10月30号,曾经的“长城大公主”夏梦去世,享年83岁。

被称为“毒舌”的奥斯卡.王尔德曾这样评价夏梦这一生。粉丝们更是把她比做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erx-sidelist-related{line-height:1.5;padding:1em 0;}.erx-related-tit{margin:0 0 9px;}.erx-related-tit span{position:relative;display:inline-block;margin-right:.8em;background:rgba(0,0,0,.1);padding:2px .8em;white-space:nowrap;cursor:pointer;opacity:.7;}.erx-related-tit .cu{color:#fff;background:rgba(255,80,0,.8);opacity:1;}.erx-related-tit .cu::after{content:"";position:absolute;top:100%;left:50%;margin-left:-5px;border:5px transparent solid;border-top-color:rgba(255,80,0,.8);}.erx-related-list{display:none;}.erx-related-list.cu{display:flex;flex-wrap:wrap;justify-content:space-between;}.erx-related-list li{width:48%;margin:8px 0 0;white-space:nowrap;text-overflow:ellipsis;overflow:hidden;}林黛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