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书籍推荐:脉经(附2023年最新排行榜前十排名名单)
中医典籍书籍推荐:脉经(附2023年最新排行榜前十排名名单):此《脉经》由西晋医学家王叔和编撰。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其内容阐述脉象二十四种并论述脏腑、经络 、病证、治则、预后等。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全球排行榜123网(www.vai8.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此《脉经》由西晋医学家王叔和编撰。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其内容阐述脉象二十四种并论述脏腑、经络 、病证、治则、预后等。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此为明代翻刻宋嘉定时期何大任本。(文章底部附下载链接)
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诀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本书的最大贡献有二。其一: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其二:本书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
北宋熙宁元年(1086)校正医书局曾刊行《脉经》初刊大字本,其后绍圣三年(1096),国子监又刊行了小字本。到了南宋,又有多种版本,已知有福建建阳书坊刊本、广西漕司刊本,以及太医院何大任刊本和其它未详本,但以上版本均已失传。所幸元代泰定四年(1327),河南龙兴道儒学重刊了《脉经》广西漕司本。此后,又有何大任本《脉经》的翻刻本出现。从而形成了所谓何大任本和龙兴本两大系统。约在明代嘉靖年间,有一种佚名氏翻刻本(此本),是现存唯一接近宋版《脉经》原貌的刊本。
刊印信息
明代翻刻宋嘉定时期何大任本
责任人信息
晋代 王叔和 撰
宋代 林亿 等类次
行款版式
六册。半叶框 20.3x15.1 厘米,十二行行十九至二十二字以二十字为多(小字双行,字数不等), 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
絃、弦、眩、慎、癥、敦、眶、完、竟缺末笔
序文信息
校定脉經序: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郎中臣孫奇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等謹上
脉經序:晉太醫令王叔和撰
《校定脉經序》后有:熙寧元年七月十六日奉聖旨鏤版施行一篇(署銜:高保衡、孫奇、林億)
书后有:熙寧二年七月十四日署銜一篇(署銜:王安石、趙抃、曾公亮、富弼)
紹聖三年六月敕命指揮施行文一篇(署銜:向宗恕、曾繰、鄧平、郭直卿、王仲薿、檀宗益、趙挺之、龔原)
钤印信息
江戶醫學藏書之記、多紀氏藏書印、躋壽館記、廣壽院架藏記
收藏来源
此为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版权协议
CC0 1.0
目录
校定脉经序、脉经序
卷一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平脉早晏法第二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持脉轻重法第六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辨脉阴阳大法第九平虚实第十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卷二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卷三
肝胆部第一心小肠部第二脾胃部第三肺大肠部第四肾膀胱部第五
卷四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平杂病脉第二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诊损至脉第五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诊百病死生诀第七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卷五
张仲景论脉第一扁鹊阴阳脉法第二扁鹊脉法第三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卷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卷七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病可发汗证第二病发汗以后证第三病不可吐证第四病可吐证第五病不可下证第六病可下证第七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病可温证第九病不可灸证第十病可灸证第十一病不可刺证第十二病可刺证第十三病不可水证第十四病可水证第十五病不可火证第十六病可火证第十七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热病十逆死证第二十一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热病脉损日死证第二十四
卷八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平湿脉证第二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
卷九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平咽中如有炙脔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卷十
手检图三十一部
熙宁二年七月十四日署衔、绍圣三年六月敕命指挥施行文
卷前题:朝散大夫守光祿卿直秘閣判登聞檢院上護軍臣林億等類次
王叔和,名熙,字叔和,以字行,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说山东济宁)人。西晋时期著名医学家,曾任晋太医令。他性格沉静,喜好著述,博通经方,深识医理,尤其对脉学有深刻的研究。西晋时,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简编残乱,濒于失传,王叔和对其中的《伤寒论》部分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编撰工作,颇有功于仲景。此外,还将以往文献中有关脉学的内容加以集录和整理,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著成《脉经》十卷。
林亿,北宋医学家 ,精医术。任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所校注的《脉经》不仅是后世《脉经》诸本之祖本,而且林亿校注该书所采取的文献学方法亦是后世整理古医籍之典范。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N2eM3o0qFPjg4jf9-ooag提取码:0nro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