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有哪些?关于昆虫的书籍有哪些?因为一只虫,推荐一本书(附2024年最新排行榜前十排名名单)
昆虫有哪些?关于昆虫的书籍有哪些?因为一只虫,推荐一本书(附2024年最新排行榜前十排名名单):昆虫有哪些?因为一只虫,推荐一本书发现一只大青虫。收养一只大青虫。时间一天天过去,大青虫仿佛死了一样。十多天的沉寂,忽然出现奇迹:大青虫已经化蝶。释放大自然的美丽蝴蝶。蝴蝶已去,留……全球排行榜123网(www.vai8.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昆虫有哪些?因为一只虫,推荐一本书
发现一只大青虫。
收养一只大青虫。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青虫仿佛死了一样。
十多天的沉寂,忽然出现奇迹:大青虫已经化蝶。
释放大自然的美丽蝴蝶。
蝴蝶已去,留给我的小礼物。
《昆虫记》
(法)法布尔 著 陈筱卿 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2017年9月版
《不可思议的毛毛虫》
(日)森昭彦 著
彭美娟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
刘全儒 李林春 赵欣如等 编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两天小编的案头一直摆着一本新版的《昆虫记》,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虫虫的世界原来那么热闹有趣味。忽然想起看《昆虫记》的原因是:前些日子,小编养了一只大青虫,朋友圈里晒大青虫的图片,引来一片哗然。听说养花养鱼的,听说养狗养猫的,也听说养鸟养龟的,甚至有养蛇养蜥蜴的,可是,谁会养一只大青虫呢?有人好奇,有人直言可怕。我说,这虫子,按照度娘的说法,会变成蝴蝶。结果,朋友们反应更强烈了,肉嘟嘟的丑陋大青虫和轻飘飘的美丽蝴蝶怎么能相提并论?变成一只蛾,或许可能。大青虫究竟变成了什么呢?请看下文。
遇见一只虫,勾起好奇心
八月中旬的一天早晨起来浇花,发现今年种的金桔,新发的一枝,叶子忽然没有了,顺着光秃秃的枝左右观察,发现一只大青虫纹丝不动地卧在枝干上,不仔细看,还真不易发现。可是,一旦发现了,一时便有一种毛骨悚然的不自在。所以第一感觉就是赶紧消灭它。我用手上的小花锄把虫子挑到金桔旁边的水桶里,就这样,这只怕人的虫子被我溺死了。在当天的日记里,我这样写道:“这虫混迹于枝叶间,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自然界很多动物都有‘伪装色’。动物的‘伪装色’属于进化,多半为了生存,而人的‘伪装色’多是人为,多半为一己之私,属不择手段之一。动物的伪装,不发现,不觉得什么,一旦发现,伪装得越像,看起来越恐怖。像这只青虫,不看则已,看清楚则一身鸡皮疙瘩!人的伪装,不属自然进化,更加变化多端,往往看上去很美!”顺便说一下这虫子,头上仿佛是戴了个帽子,用夹子夹它的时候,“帽子自动上翻,露出肥嘟嘟的大头来,一时气愤,随手放进旁边的水桶里了,估计应该溺死了。害虫,人人得而诛之。”就这么消灭了让我第一时间觉得十分恐怖的大青虫。
忽然想起夏初曾在桔树上发现过类似的大青虫,记得是两只。第二天,突发奇想,这虫子会不会也是成双成对生活。金橘是春天才种的小苗,才发出不多的几个枝桠,我左瞅右瞅,上瞅下瞅,几乎看尽每一片叶子,终于在枝桠间的主干上发现了另一只虫。果然,如我所想,虫虫的生活,也是成双结对。昨日那只溺死了,其实,事后想想,觉得还是残忍。面对这一只,我茫然不知所措,转念一想,干脆先养着吧。虫虫开始很紧张的样子,把它挑到瓶子的时候,头部竟然伸出两只一公分左右的红色触角,吓得我生怕它再喷出些毒液来。还好,它见触角无用,挣扎了一下,就放弃了,扭动着身躯,任由我挑到瓶子里。就这样,我把大青虫挑到瓶子里,同时把剪下的黄瓜花叶帮虫虫垫窝,顺便还摘了两片橘树叶子,我想,既然养了它,就不能饿着它(金桔今年才种,枝叶都十分有限,已经被虫虫吃去不少,实在不舍得再摘它们了,金桔和橘树同科,大青虫应该也会吃)。最后,瓶盖上戳了几个小孔,我为大青虫打造的“新家”算是落成了。
大青虫在“新居”先是不吃不动,后来,我发现它沿着瓶壁爬上来,一路大便不止。大青虫的粪便像极了蚕宝宝的粪便,因为小时候养过蚕,所以,对于大青虫的便便,并不觉得新鲜。
新鲜的是,虫虫后来倒卧到瓶盖上,身体像是干瘪了一样收缩起来,身上的绿色也似乎变得透明了。我以为,如果像度娘说的,它可以变成蝴蝶,或许它应该像蚕宝宝一样吐丝结茧,可是,它没有,只是收缩了身体,呈伴卧状,再无反应。这时候,我无法判定大青虫是活是死。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倒卧在瓶盖上的虫虫再为动静。我想,它多半是死了吧。瓶子里的叶子、花瓣还有粪便在这么热的天里,很快不堪目睹,我打开瓶盖,看清楚瓶盖上伴卧半立的木乃伊一样的大青虫“僵尸”,似死似活。说它死,因为已经过去许多天了,它萎缩着,纹丝不动,甚至眉目都看不清了;说它活,因为身体清清爽爽,没有丝毫腐败的痕迹。于是,我处理了瓶子里所有杂物,用清水把瓶子冲洗干净,瓶盖连同瓶盖上“僵尸”重新归位。
那些天,我已经习惯,每天起床,先望一眼瓶子,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动静。没有,还是没有,转眼十天过去了。这天,早晨,远远就看到平时白亮亮的瓶底一片黑色,走进一看,可不是一只黑色底纹红色斑点的漂亮蝴蝶吗!赶紧把瓶盖打开,发现,瓶盖上倒卧着的只剩下一个空壳。偌大的蝴蝶把瓶底铺得满满的,我实在想不出,它是怎么把自己蜷缩在小小的躯壳里的,更想不明白的是,它怎么出来?短短的十天,看上去一动不动的躯壳里面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兴奋把太多的不可想象压了下去。
因为一只虫,推荐《昆虫记》
把美丽的蝴蝶图片发到朋友圈。告诉朋友们,大青虫已经化蝶,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惊叹,怎么可能?真的是哪只大青虫吗?从一只大青虫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庆幸自己见证了一场生命的奇迹。
把瓶子捧到楼上的露台,倒过来,蝴蝶轻盈地落到一丛荆芥上面,我迅速给蝴蝶拍了几张特写,想着留作纪念。收回瓶子,盖回剩下躯壳的瓶盖,我想一场养虫记到此结束。
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情更加令我惊叹——因为赶着有事,释放了蝴蝶,我就出门去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后,我回到家里。上楼,推开露台的门,立刻惊呆了。就在我推开门的时候,那只蝴蝶不知道是从哪盆花枝上飞起来,在我面前,绕着不大的露台盘桓数圈,然后,越过蔷薇花的围栏而去。我其实有时间抓起手机,留住这不可思议的瞬间,可是,我没有,压根就没有反应过来。我承认,那一刻,我惊呆了,也看呆了,我不相信,它竟然没有飞走,我不相信,它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向我道别。实话说,不是亲历,我不会相信。要知道,它仅仅是一只虫。
看过《忠犬八公》我也读过李微漪的《重返狼群》,我知道,许多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我也听说,朋友家养的老龟,在家里跟着主人散步。我还知道很多植物也是有灵性的,朋友家花长得特别好,她就告诉我,要经常给它们听音乐,说话给它们听。我也记得三毛写过一段与植物“交流”的文字,她写道:“等我讲到书架上的一棵盆景时,它的叶子全都垂着,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我一看就忘了要用鼓励的话对它,就骂:‘你呀!死样怪气的,垂着头做什么吗?给我站挺一点,不要这副死相呀!’那个盆景中的一片手掌般大的叶子,本来垂着的,听了我的好骂,居然如同机器手臂一样咔咔、咔咔往上升,它一直升,一直升,升到完全成了举手的姿势才停。”可是,似乎没有谁写过与一只虫的“过往”,当然,谁会养一只虫呢?我知道古人是养蟋蟀的,至于其他虫,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我忽然意识到,我们对昆虫的世界了解太少了。虽然昆虫占了这个世界物种的很大部分,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几乎一直停在专业研究的领域。是不是该找一本书了解虫虫的世界?我想起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1823年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86岁。1923年,周作人第一次将该著作介绍到中国,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本书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关于虫虫的鸿篇巨制。如果之前看过这本书,我不会把第一只虫溺死,现在,大自然就会多一只美丽的蝴蝶。如果之前看过这本书,我就不会对一只虫手足无措,我就会更加深刻见证一只虫“化蝶”。
时逢开学季,我在想,昆虫是离我们最近的朋友,可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甚至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更谈不上了解。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应该及早引导孩子去了解大自然的草木鱼虫,不至于他们像我们一样,对大自然,对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
晨报记者 李春
■延伸阅读
《昆虫记》无疑是一本掀开虫虫面纱的首先读本,除了《昆虫记》以外,最后再推荐几本关于自然界的书,让我们更加贴近和了解自然,贴近和了解有情有义的自然万物。
这是一本关于毛毛虫的科普书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毛毛虫的世界。在《不可思议的毛毛虫》中,作者列举了100 多种毛毛虫,讲故事一样将它们的外观形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在作者的笔下,毛毛虫不再是可怕的、恶心的,而是可爱且充满妙趣和魅力的……
这是一部每个对于大自然、对于这片母土怀有热爱的人,都值得收藏一生的经典之作。“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内容紧扣“中国自然”这一主题,是国内专为展现中国自然动植物题材而制作的产品,系统全面、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目前已出版:《中国鸟类图鉴》《中国鱼类图鉴》《中国观赏花卉图鉴》《中国野花图鉴》《中国野菜图鉴》《中国昆虫图鉴》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